Photo Credit: BBC News 降雨變化 在聖嬰現象發生的時候,更溫暖的水把太平洋急流上面的空氣推向更南更東的地方。
可是緬甸人民對民主的追求與渴望不曾停止,1988年發起了8888民主運動、2007年有番紅花革命,縱然屢屢被鎮壓血洗,他們未曾遺忘初心,一代接著一代前仆後繼地在這條路上貢獻青春與生命。緬甸在2023年2月1日便進入了政變後的第三年,本書透過曾任職於關注緬甸民主人權議題的法文網站Info Birmanie斐德希克.德波米的描述、香港藝術家柳廣成的畫筆,回顧了緬甸政變後的重大發展,也提供了一些關於緬甸歷史背景的重要脈絡。

有人堅持罷工,再也不為政府及公部門的醫院、學校工作。它在1948年獨立,是亞洲最早實行民主的國家之一,無奈國內動盪,獨立後不久就 面對與其他民族間的內戰,使得軍方大權在握,1962年發起了第一次的政變,獨裁腐敗的軍事政權,把曾經在亞洲相對富裕的緬甸帶向了赤貧。即便全球各地對緬甸的關注度不若政變發生初期,針對此地持續發生慘絕人寰事件的報導也黯淡了許多, 「關心」與「傳遞故事」仍是我們作為局外人,除了出錢出力之外,可以做的小小貢獻。根據緬甸援助政治犯協會的統計,截自2022年底,已有超過2500條人命喪軍方手下。對於在民主國家成長的人來說(尤其是能夠相對成功過渡到民主的東北亞),政變近乎無法想像,但這卻已經是緬甸的第三次。
我想這也是本書的另一個重要意義:提醒我們這場已經進行到第三年的持久戰尚未結束、也並未失敗,緬甸人的民主奮鬥仍是現在進行式。一切都來得太突然,2021年2月1日的凌晨,原本是新任國會議員履新的日子,翁山蘇姬被抓,軍方也宣布戒嚴。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時任總理巴比斯領導的政府管理不力,導致捷克的人均新冠死亡率處於最高水準之列。
」捷克和斯洛伐克在30年前和平解體,曾經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於1992年12月31日成為歷史。試著在沒有巴比斯的情況下生活。卡普托娃和帕維爾已經宣佈他們將很快一起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1990年後,帕維爾繼續情報培訓。
文:Luboš Palata 伴隨著帕維爾(Petr Pavel)的勝選,捷克共和國迎來了一位前軍人、一位北約軍事委員會前主席成為其新總統。帕維爾的勝利是「親西方政治家的勝利」 帕維爾說,他想把團結因選舉而分化的國家作為他的首要任務。

捷克著名音樂家、不同政見者、前人權部長科卡布(Michael Kocab)對捷克廣播電台說:「這是對所有共產主義政權受害者的一記耳光。她在向帕維爾表示祝賀時說,「您的獲勝意味著希望的勝出,意味著正直和真實可以成為一種力量。」 帕維爾耀眼的軍事生涯始於一支精銳的傘兵部隊,隨後不斷高升,他在2012年至2015年被任命為捷克陸軍參謀長,並在此後當選為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 人們曾一度擔心,類似的立場會使大量支持民主的選民不參與第二輪選舉,但這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
68歲的巴比斯對帕維爾表示祝賀。」這位政治學者表示,雖然帕維爾有過短暫的共產主義歷史,但他的勝利,意味著一位明顯親歐洲、親西方和親大西洋的政治家取得了勝利。在1989年11月該國共產主義垮台前,帕維爾是一名共產黨員——和同時期大多數職業軍人一樣。他曾在著名的美國和英國軍校學習,進修內容包括國際關係。
2018年,這位將軍退休了。儘管帕維爾在幾年前還不為大多數捷克公眾所熟知,但他在上週末(1月27-28日)的第二輪選舉中以58%選票的明顯優勢贏得勝利。

他的對手、民粹主義富豪、反對派ANO(不滿公民行動)運動領導人、捷克前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只得到了42%的支持捷克著名音樂家、不同政見者、前人權部長科卡布(Michael Kocab)對捷克廣播電台說:「這是對所有共產主義政權受害者的一記耳光。
他說:「我希望你們有一個沒有巴比斯的世界。因此,帕維爾也在其競選海報上用「英雄」一詞描繪自己,也提到獲得過的獎章。帕維爾的勝利是「親西方政治家的勝利」 帕維爾說,他想把團結因選舉而分化的國家作為他的首要任務。他的對手、民粹主義富豪、反對派ANO(不滿公民行動)運動領導人、捷克前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s),只得到了42%的支持。」捷克和斯洛伐克在30年前和平解體,曾經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於1992年12月31日成為歷史。民意調查中,在前總理巴比斯宣佈參選前,帕維爾是新任總統明顯的熱門人選。
真理、尊嚴、尊重和謙遜等價值觀獲勝了。」這位政治學者表示,雖然帕維爾有過短暫的共產主義歷史,但他的勝利,意味著一位明顯親歐洲、親西方和親大西洋的政治家取得了勝利。
他在捷克各地旅行,與民眾們講述他在軍隊的經歷和他的生活,回答國防問題,並接受了許多採訪。在捷克,年輕選民們尤其青睞帕維爾。
當時帕維爾看起來就似乎勝利在望。拉貝河畔烏斯季大學的政治學者馬斯卡林內克(Pavel Maskarinec)對《德國之聲》說:「帕維爾成功的一個原因是,他做到了將這麼多的年輕選民帶到投票站,包括那些最初投票給經濟學家內德魯多瓦的人。
斯洛伐克總統卡普托娃(Zuzana Caputova)在選舉當晚就來到了帕維爾的競選總部。文:Luboš Palata 伴隨著帕維爾(Petr Pavel)的勝選,捷克共和國迎來了一位前軍人、一位北約軍事委員會前主席成為其新總統。在幾乎整個國家,帕維爾都佔優勢,唯一的例外是靠近德國邊境的前蘇台德地區。男子氣概吸引大批選民,沒有被共產主義歷史拖累 帕維爾在競選期間試圖讓公眾將自己視為一位獨立的、非政治性的候選人,同時在軍事和國際問題上具有專業性。
68歲的巴比斯對帕維爾表示祝賀。試著在沒有巴比斯的情況下生活。
帕維爾最終在這場大選中取得勝利,而這次的選民參與率是空前的70%。」 人們曾一度擔心,類似的立場會使大量支持民主的選民不參與第二輪選舉,但這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
帕維爾在選戰的電視對決中說:「作為北約高層的經歷讓我學會了外交,那時,我必須努力讓30個成員國達成共識」。不要再在早晨帶著對巴比斯的仇恨醒來,又帶著這種仇恨入睡。
」 帕維爾耀眼的軍事生涯始於一支精銳的傘兵部隊,隨後不斷高升,他在2012年至2015年被任命為捷克陸軍參謀長,並在此後當選為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而在第一輪投票時,兩位候選人幾乎打成平手。1993年,他在那裡領導了一次行動,將50名法國士兵從克羅埃西亞東部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之間的戰鬥區救出。在捷克,不少民眾對總統澤曼(Milos Zeman)的對抗性執政風格非常失望,帕維爾為其競選找到了足夠多的支持者。
2018年,這位將軍退休了。」他還說,「我要通過我的工作,將這些價值不僅回饋給總統府,也回饋給我們的捷克共和國」。
在1989年11月該國共產主義垮台前,帕維爾是一名共產黨員——和同時期大多數職業軍人一樣。另外,他長得與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國父、該國第一任總統馬薩里克(Tomáš Garrigue Masaryk)很像,也為他增分不少。
至於他自己的政治前途,仍然是國會議員和反對派ANO領袖的巴比斯沒有給出明確的表態。在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時任總理巴比斯領導的政府管理不力,導致捷克的人均新冠死亡率處於最高水準之列。